Korean history and culture (16)
吉太郎日本料理,菜單,定食,日本美食餐廳,聚餐,婚宴,外燴 @ 微風廣播 :: 痞客邦 ::
疫情影響,無法走出去的今年,迫使得餐飲圈更往「內」探求,找到新的力量與機會,也為台灣餐飲圈帶來意想不到的變貌。 餐飲業做為國人最喜歡的微型創業型態,營收表現充分反映一般民眾的消費能力與市況。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餐飲業營收在2019年前多呈現穩定成長,但2020年因疫情出現反轉,2021年尚未恢復元氣,三級警戒更讓業者叫苦連天。 雲品國際總經理丁原偉說,今年尾牙春酒市場有3大趨勢,第一是提前開賣,第二為企業預算提高,桌價與桌數價量齊揚,第三則是因應企業規模大小,尾牙型態更多元。 關鍵活動面:具規模的餐飲業應主動發布不減薪、不裁員:為服務客戶將開發新產品組合:主動發展自家物流送至客戶手中,進行深度服務等正面訊息,致贈餐食予醫療單位,協助疫情救災,強調重視ESG。
在禁止餐廳內用後,餐飲業者陸續與外送平台合作以減緩衝擊,外送服務能讓餐飲業者更有彈性因應疫情調整經營策略。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110年報告指出,110年餐飲業者加入外送平台的比例為51.6%,相較於109年成長了12.4個百分點,且根據台灣趨勢研究於2021年所做的「第三級警戒下防疫新生活調查」指出,六成民眾在三級疫情期間曾經使用外送服務平台,外送平台成為疫情下,民眾減少餐廳內用的方式之一。 網路銷售額持續攀升,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比重由2020年第1季9.2%升至2022年第2季12.4%,第3季因消費者重返實體店購物,拉高實體門市營收規模,雖網路銷售持續成長,但占營收比重降為10.8%。 零售業行動支付使用比率持續提升:觀察2021年零售業消費者付款方式,與疫情前(2019年)相比,以支票、轉帳及匯款增加5.1個百分點最多,主因部分零售業者因應疫情轉往線上平台開設店鋪,或與外送平台合作,收款方式採以支票、轉帳或匯款方式入帳。
新冠肺炎疫情瀰漫全球2年,不只國際觀光客減少,台灣民眾經歷去年的三級警戒後,也改變過去習慣內用、大啖美食的習慣。 根據經濟部資料,2021年整體餐飲業營業額為7280億元,較2020年衰退6.37%,其中飲料店營業額為924億元,年減5.52%;餐館類為6094億元,年減6.21%;外燴團膳類僅有261億元,年減12.66%。 同時,郎美囡指出,外送平台高額抽成費用等額外增加的新成本,也迫使餐飲經營型態得做適度調整,並會影響房東們,在市場未見底前,參與其中者宜多方調整,以因應未來市場的變局。
在餐飲業所面臨的困境方面,目前市場趨近飽和,同業之間的競爭程度加劇,業者同時面對了來自內部與外部的壓力。 根據經濟部109年所做的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結果顯示,餐飲業者目前所面臨的困難以「營業成本上升」、「人事成本過高」及「同業間競爭激烈」為主,顯示近年來餐飲業者經營的關鍵主要還是控制成本以維持市場競爭力。 在109年受到疫情影響而消費低迷的情況下,餐飲業者更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成本支出,首先在人事成本方面,基本工資逐年上升,使得人事成本提高,其他如食材或是租金等成本也是造成高營業成本的因素,因此如何做好內部成本控制,減少經營壓力,為餐飲業者須要面對的課題。 觀察各細項業別的銷售額(詳見圖5),可發現近五年餐食業、飲料業的銷售額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餐食業109年的銷售額達4,725億元,年增銷售額即便仍維持成長,但增幅創近年來新低;飲料業銷售額則在109年超過800億元,較不受疫情衝擊;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則因受疫情影響,導致部分聚餐及活動取消,故109年銷售額有所下滑。 在餐飲業銷售額方面,自105年的4,835億元成長至109年的5,747億元,於106年首度突破5,000億元(詳見圖3),每年銷售額皆有所成長,年均成長率為4.4%。
一星餐廳天香樓的作法更創新:他們推出的「天香星廚清冰箱」外燴服務——宴席三天前,主廚楊光宗會親自到府察看冰箱食材,客製菜單內容;前一天,則可與主廚走訪市場、採買食材。 星級餐廳、必比登推介到餐盤推薦紛紛推出外帶甚至是外送菜單,甚至嘗試首次與外送平台合作。 forty 年老台菜餐廳、必比登推介店家茂園、萬華夜市剛剛整修重開的必比登推介小王清湯瓜仔肉等,都有新嘗試。 走過波瀾起伏、充滿挑戰的 2020,台灣餐飲圈也像洗了一場三溫暖:疫情帶來生意急凍、生存壓力、觀光客無法到來、或是食材進口的昂貴與不便;但也迫使台灣餐飲圈必須更靈活應變、跨出舒適圈,嘗試過去沒有嘗試過的或是食材、模式與合作,發現另一片天地。
我國餐飲業部分營收有賴國外旅客消費挹注,然而109年3月之後,全球疫情日趨嚴重,臺灣開始限制非本國籍人士入境,導致外國觀光遊客驟減,連帶衝擊了餐飲業的營收表現。 在高度競爭的壓力下,加上疫情帶來的消費者行為改變,餐飲業的競爭環境愈趨激烈,經營者如何改變經營模式,提供不同於以往的傳統服務來創造競爭優勢,勢必為一大挑戰。 綜觀上述分析結果可以發現,自106年起餐飲業家數呈現逐年成長,而受僱員工人數及營業額在108年之前仍維持成長態勢,109年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導致營業額出現衰退,110年因管制措施相較109年更加嚴格,營收表現更顯疲弱,連帶影響受僱人數減少。
顯見餐飲外送平台受惠於疫情而快速發展,許多的餐飲業者除了提供自有的外送服務之外,也另外與外送平台合作,爭取網路行銷與曝光機會,進而開拓客源。 餐飲業者除了需設法降低內部經營壓力,其面對的外部競爭壓力以及消費者行為的轉變亦不容忽視。 零售業:在2020及2021年雖有部分時間點受疫情衝擊,致營收下滑,惟在網路銷售持續成長,加上政府祭出相關振興及補助措施下,帶動2020及2021全年營收均已回到疫情前規模,今年1-10月已明顯超越前三年同期水準。 面對市場飽和的現況,如何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服務價值,將是吸引顧客、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在餐飲服務同質性高的情況下,許多的業者以強化數位服務的方式增加附加價值,進而差異化服務體驗。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109年「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報告」指出,在餐飲業提供的數位服務方面,以「POS系統(餐飲點餐系統)」的比例最高,占75.6%,較108年提升了5.7個百分點;其餘提供之數位化服務,如「線上訂位服務」、「經營網路社群或Line」、「行動支付」等比例亦較前一年度為高。
雖然疫情逐漸趨穩,但過往生活習慣恐難回頭,參與其中者在市場未見底前,均得多方評估、調整因應未來變局。 雖部分國家第三季經濟數據優於預期,惟在全球續處通膨、升息、疫情及俄烏戰爭影響下,經濟成長力道仍弛緩,IHS Markit 11月15日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2.9%,較上月微調0.1個百分點。 營收面:除賣現有產品外,如何增加衍生品(如饗食天堂外送蔬菜、肉品、水果),或發展Total Solution,價值鏈延伸除蔬菜、肉品、水果外,包含七天菜單與專業外送、顧客關懷(如雲品國際)。
新品開發面:疫情爆發後,消費者無法至餐廳用餐,幾乎只剩下外賣或外送,業者除將產品調整為易外帶或外送的樣態,也要注意放置時間長短與容器包裝口味變化外,還可開發一週7天、中午與晚上等不同的的產品,多品牌公司可利用旗下不同產品組合,做出讓消費者每天點也吃不膩的產品,配合中、高、低價位搭配,讓菜色豐富有高度變化,企業更可與其他互補性廠商及其產品進行策略聯盟。 外燴 在飲料業方面,近年飲料業家數、營收均逐年攀升,而相對於餐食業來說,飲料業受到疫情的影響較小,飲料業家數與營收在109年之成長率分別為7.4%與3.3%,而餐食業則是4.9%與0.5%,飲料業的家數、營收成長表現皆優於餐食業。